一盞“滇紅”話傳奇
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臨滄鳳慶陳升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紅茶作為大會指定用茶之一,給世界各地的嘉賓送去了滇紅茶的美妙滋味。
“滇紅茶享譽海內外,曾經創造了‘1噸滇紅茶換10噸鋼鐵’的輝煌。”臨滄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郭惠云說。
在1939年以前,云南是沒有紅茶的。“滇紅”始于鳳慶,是云南紅茶的統稱,至今有80多年的歷史。它茶湯香高味濃、顏色紅鮮明亮,令愛茶之人入口難忘。
鳳慶縣滇紅茶博物館陳列著斑駁的文史資料,久遠的樣茶藏品以及頗有年代的制茶生產工具,為人們講述著滇紅的前世今生。展館里還立有一人物雕像——馮紹裘。他是中國著名的紅茶專家,也是滇紅茶的創始人。
1937年,中部傳統茶產區受到戰爭的影響和破壞,無力繼續生產。1938年秋,從武漢遷到重慶的中國茶葉公司便派技術專員鄭鶴春和技師馮紹裘到云南調查茶葉資源和生產情況。
二人先乘汽車,再步行山路,到達順寧縣(即現在的鳳慶縣)已是11月初。秋末冬初的季節,氣候溫潤的鳳山茶樹成林,一片黃綠。茶樹高達丈余,芽壯葉肥,成熟的葉片大似枇杷葉。云南大葉種茶的特點讓馮紹裘喜出望外。
在此之前,云南各茶葉產區只生產青毛茶,屬綠茶類。一向不生產紅茶的云南能否產出好的紅茶呢?“如能采用大葉種茶創制出紅茶,其發展前途是無可估量的。我懷著滿腔熱忱,決心試一試。”馮紹裘在后來的《“滇紅”史略》中寫道。
試制結果令人欣喜。馮紹裘將紅茶樣郵寄至香港市場,優異的茶葉品質被評價為“上品”。
“滇紅”創制成功后,1939年初,馮紹裘受命籌建順寧實驗茶廠。當時地處山區的鳳慶交通困難,購置制茶的機器設備和物資運輸十分緩慢。在機器和動力設備沒有配齊安裝完畢的情況下,馮紹裘帶領工人采取土法上馬,用人力手推木質揉茶桶、腳踏烘茶機、竹編烘籠烘茶等辦法,開展生產。
1939年順寧茶廠生產了首批500擔滇紅茶,被裝在沱茶簍里轉運香港,再換裝木箱和鋁罐出口英國。出口的滇紅茶在國際市場上大獲贊賞。
新中國成立后,為適應國家出口需要,鳳慶建成我國優質紅茶出口基地縣,全面改制紅茶。與此同時,紅茶產區也由鳳慶縣擴大到昌寧、云縣、臨滄、雙江等地。
改革開放以來,鳳慶私營茶廠不斷發展壯大。據統計,目前鳳慶縣茶園面積達51.6萬畝,年產量達4萬噸,其中紅茶產量占比達70%,榮獲“全國十大產茶縣”榮譽稱號。
在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看來,過去10多年,中國的紅茶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也呈現出了新特點。“一個是消費拉動由出口正轉變為內銷為主,另一個是產品結構由生產紅茶到現在以生產功夫紅茶為主。”
滇紅茶也面臨著發展瓶頸制約。“新形勢下,滇紅茶工藝標準不統一,基地標準化程度低,品牌市場競爭力弱,行業監管形不成合力,對縣域經濟發展貢獻率低。”郭惠云說。
今年10月,鳳慶滇紅茶產業聯盟成立,包括茶企、合作社、文化旅游公司、科研機構等60家單位加入聯盟。“我們希望推動相關政策有效落地,解決茶企業基地建設、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環節遇到的困難。”聯盟理事會理事長施貴華說。
滇紅茶歷經時光洗禮,成為小城鳳慶的精神坐標。正如鳳慶縣縣長譚波所說,“滇紅不單是一種茶,還是一種情懷、一種信念、一種精神,激勵我們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經濟日報記者 曹 松)
箱娘中文版下載,富貴天姿,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在線觀看免費, http://www.xinzhiliao.com/rq/laonian/37136.html- 標簽:紅樓夢后二十八回,hbvdna是什么,墓道高清,
- 編輯:崔雪莉
- 相關文章
-
一盞“滇紅”話傳奇
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臨滄鳳慶陳升…
-
山東榮成農商銀行定增申請獲反饋 多項監管指標未達標被關注
中國網財經11月23日訊 近期,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山東榮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
- 跟投電競需謹慎
- 百年漢陽造的“逆生長”
- 積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 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及實現途徑
- 霧里看花,澳大利亞水彩藝術家科維奇的作品,很是美!